首页

舔足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4 22:54:28 作者:用光影记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浏览量:69693

  中新网2月21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,20日,台湾新北一处建筑物发生火灾,火灾产生的异味扩散至新北、台北多地,不少市民表示闻到刺鼻臭味,甚至气喘发作就医。台北市长蒋万安也建议市民关闭门窗,佩戴口罩外出。

  20日,台湾新北一建筑物发生火灾。图片来源:台湾联合新闻网

  20日下午2时许,新北市消防局获报,深坑区北深路一处连栋式建筑物地下室起火,延烧到同栋建筑1至3楼,现场黑烟直窜,消防局派遣百人到场救火,晚间6时31分暂时扑灭火势。

  由于起火处在连通的地下室,加上有通风口,导致火势迅速窜升,初步评估燃烧面积约1000平方米。

  但直至20日深夜,地下室仍浓烟密布、飘出恶臭,火灾产生的异味也扩散至新北市多区。

  报道指,火警地点是某间电器通讯制造业公司。新北消防局初步调查,此处地下室平时放置纸箱、纸张及杂物,1至3楼则囤放蓝牙耳机、行车记录器与灯具等电子产品及锂电池。

  新北消防局表示,尽管初步扑灭火势,但锂电池熄灭后经化学反应仍会复燃,导致灭火相当困难,因此截至21日凌晨1时许仍采取防守方式,持续布水线降温,并先以重机具开挖燃烧严重的1楼,再尝试往2楼抢救。

  新北市环保局表示,已于20日晚间6时至现场监测空气质量,发现下风处新店靠近台北市景美区的粒状污染物浓度偏高,浓度介于每立方米50至60微克,且浓烟飘散至新店、中永和及台北市一带,建议受影响民众暂时关闭门窗、外出戴口罩,避免长时间在户外逗留,以减少呼吸道及眼睛不适。

  20日,台湾新北一建筑物发生火灾。图片来源:台湾联合新闻网

  20日晚,有网友在社群网站表示闻到浓烈塑胶味、吸到头痛,在办公大楼内也能闻到刺鼻臭味,相当难受。

  还有网友表示“骑车骑到一半突然臭味扑鼻、视线模糊、呼吸困难”“中山区也有味道,想说谁在烧塑胶”“空气净化机显示124,整个房间跟火灾现场的味道一样”“闻久会头痛头晕”。

  更有网友指,20日晚7点多闻到怪味,8点开始皮肤发痒、红肿,吃药后状况仍没改善,半小时就气喘发作赶去医院挂急诊。

  新北一建筑物发生火灾,刺鼻异味扩散至新北、台北多地。图片来源:台湾“中央社”

  有台湾毒物科医师表示,锂电池燃烧后,会产生“氟化氢”毒气,可能导致咳嗽、胸闷,甚至是肺炎,除了“氟化氢”毒气外,医师指,锂电池燃烧还可能产生PM2.5等悬浮微粒等物质,位于下风区民众要少出门,如果一定得出门,建议戴上口罩,若能戴上N95口罩更好。

  台北市长蒋万安21日也在社交媒体表示,受影响市民若仍有异味影响,请暂时关闭门窗,外出也请戴口罩避免不适。

  蒋万安也指示环保局,应检视空气质量的检测项目、标准及方法,是否符合实际需要;也应该审视通报及应变机制。

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拜登宣布大规模对俄制裁 制裁项目超500个

其次,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,注重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,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。我们要加快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向世界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,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、体现中国精神、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。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“古典文化”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,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。另外,通过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,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,激发文化自我完善、自我更新的能力,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,获得新的文化创造力。

(两会声音)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:建议推动发展国际医疗服务

睡眠经济是指睡眠质量差或失眠等人群所造就的需求经济。记者20日在某购物网站看到,从床垫、枕头到眼罩、耳塞,各种助眠产品层出不穷。家居家纺品类产品中,“有助睡眠”成为热门词汇。以助眠音响为例,可通过播放风声、雨声、海浪声等白噪音,让人放松身心、提高睡眠质量,不少店铺销量上万。

国防部:西太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

据介绍,广州海事部门专门为重点民生物资船舶开辟绿色通道,实施“优先进出港、优先靠离泊、优先装卸货、优先办查验”,并利用“单一窗口”系统办理业务,实现进出口岸查验手续“网上办”,最大程度做到“零待泊、零等候”,有效提高了重点船舶在港周转效率,保证船舶进港“零待时”。

“十一”假期哈铁增开北京、杭州等方向28趟旅客列车

此外,云南还以标准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。参与起草《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》等16项国家标准;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,发布《绿色汽车维修企业评价技术规范》等10项地方标准;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力度,发布实施《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回填技术规程》等6项地方标准。

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走进澳门学校社区

一般而言,增高产品针对的都是未成年人,但现在增高产品竟然不分年龄,也做起了成年人的买卖。这显然违背基本科学常识,涉嫌虚假夸大宣传,应该及时予以规范治理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